1.顾客很忙,让其他朋友订餐,没有通过营销人员订位。
2.顾客疏忽,直接向酒店电话订位。
3.顾客认可服务员的服务,直接找服务员订位。
4.顾客有用餐具体要求的,直接找酒店经理商量后订餐。
5.顾客没有电话订位而直接来酒店用餐。
以上情形的发生,很可能在实际操作中产生诸多矛盾。有的酒店就做得比较好,把营销的业绩与酒店的营业额挂钩,从月营业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分配,然后再根据每个营销人员的工作实绩,综合考评后分配。这样既有宏观调控,又有微观平衡,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。淡化“电话订位”更有利于酒店全员营销,但在实际对酒店营销人员的综合考评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点:
1.电话订位量。
2.访问客户量。
3.对待客户的热情度。
4.对客户特殊要求的协调能力。
5.对顾客意见的反馈和维护能力。
有的酒店管理者片面理解“全员营销”,不是把全员营销的理念落实在菜肴的出品和服务质量上,而是一味引导服务员向顾客索要“电话订位”或提高点菜的消费量来增加收入,这种片面地“全员营销”只会顾此失彼,反而会顾客带来反感和不快。有的酒店客人还没点菜,服务员便先入为主地向客人介绍鱼翅、鲍鱼等高消费菜肴,弄得一般消费客人(买单者)非常尴尬,效果适得其反。
内部营销中,“口碑营销”是最为简单,无需投资而较为实用的营销方式。“口碑营销”的执行者是酒店员工和客户。“口碑营销” 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,降低客户服务成本,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和销售,从而满足客户的需要。“口碑营销”通过内部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百分之百快速解决投诉,同时伴以额外惊喜的形式,使客户成为酒店的宣传者。
案例一
某酒店根据自身定位,按消费额对客户进行分级:
A.重要客户(平均消费300~500元);
B.经常客户(平均消费150~300元);
C.一般散客(平均消费80~150元);
运行模式是以酒店营销部经理为中心,负责统一指挥,并带领客户经理现场服务。对重要客户由营业部经理出面接待,楼面经理亲自服务。
营业前的管理:
一.分单(预订单分配)
1. 由营业部经理进行分配,将有潜能的客户分配给各客户经理。
2.平均每晚一个客户经理现场服务五个包厢。
二.餐前准备:
1. 与客户电话联系,明确客户的具体要求。
2. 根据客户要求,对用餐环境进行设计,并督导落实;合理调配服务员等。
三.落实和检查
1. 客户经理自查为主。
2. 营业部经理和楼面经理进行指导性检查和监督。
咨询电话:010-51285022 1358156756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