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部分人而言,不解决人脉这个短板,几乎就是寸步难行,因为人脉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个的人,它的真正内涵其实是这个群体的文化和利益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,它同样看重团体的固有文化和既得利益。
良好和谐的人脉有助于执行力的发挥,融入组织现有的文化是每个职业经理人的必修课。但一个组织内部人脉过强也不是好事,会导致排外,排斥外来的人才,排斥外来的新思想。
4、权利短板
这里所讲的权利是指权利的分配。有权有利才是权利,只是现实中不是有权无利,就是无权无利居多。企业的权利结构来自股东,或者说来自老板,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,你就找不到合适的管理者,包括总经理和部门经理。这是一个“舍”和“得”的选择题,不“舍”就难有所“得”。
解决了高层的权利,还要看中层的权利,要让管理者自动自发,把信送给加西亚,不给他一定的决定权,不给他激励机制,那你只能是在幻想:中国人个个都是活雷锋。中层的执行力之所以不强,很大一部分责任其实是出在高层,你把什么权利都抓在手中时,就不能指望大家都主动地做事了。因为中层也好,基层也好,甚至是普通的员工,做事情都需要获得一种成就感,可没有权利的成就感是让人觉得不那么幸福的。
权利下放得过多也会成为执行力的短板,部门之间会相互打架,互不买帐,问题更多,逐步地培养中层使用权利的能力是高层的责任。
还有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,大多数企业的权利结构都是“金字塔”式,跟职位结构一样,或者说是职位结构决定了权利结构。最高层说一句相当于基层说一万句,中层说一句相当于基层说一百句,而基层说一万句传到最高层可能也只有一句半句了。“金字塔”结构是刚性的,是模块化的,责任倒是明晰了,但也常常会限制执行力在其中的自由穿行。有得必有失,强调责权清晰就得付出组织内部执行力不能畅通无阻的代价。
5、专业短板
大多数企业似乎都做不到每个岗位的管理人员都极为专业,也就是说精通行业内所有的东西。跟你一起配合的管理者中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不太专业的,他们就是管理团队中专业短板,他们的真实水平决定了团队的最终效果。
很多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常常发牢骚,XXX完全不懂,跟他说业务简直是对牛弹琴。在中国确实有很多半路出家的管理者,他们并非什么都不懂,有些人可能还曾经是其它行业的专家,机缘巧合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酒店业。他们也想虚心地学习(可惜少有专家来虚心地教他们),只是罗马不是一两天建成的,酒店的经营管理虽算不上高深,却也不是简单到加减乘除的小学水平。它有一些特有的规律,有不易为外人道来的行规。
当大家都在一条船上时,一个负责任的水手是不会抛弃任何一个新手的,虽然他使不上力,还有负作用。谁让你们在一条船上呢?如果真是专业人士,真的想把酒店经营管理好,不妨花点时间教教身边不懂的人,让他们跟你一起同舟共济吧!
酒店管理本身并不太复杂,但由于主体不同,地域不同,体制不同,历史不同,演化出来就非常复杂了,照搬哪种模式都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。本文只是对酒店业一些现象的归纳,没有提出多少具体的解决办法,作者也在思考中。
咨询电话:010-51285022 1358156756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