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装零售史上,19世纪80年代以前,服装店主还没有意识到商品展示的重要性,服装只是被简单地堆在桌子上;20世纪初,玻璃橱窗取代了仓储式的商店布置;20世纪30年代以后,随着近现代商业的繁荣,服装的陈列展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创造性的视觉与空间艺术,其涵盖内容也大大超出了传统的“陈列”范畴,包括商店设计、装修、橱窗、陈列、模特、背板、道具、光线、POP广告、产品宣传册、商标及吊牌等零售终端的所有视觉要素,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集合概念,因此用“视觉营销”来表述更为准确。
视觉营销就是借助无声的视觉语言,实现与顾客的沟通,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、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,达到促进商品销售、树立品牌和店铺形象的目的。
我们知道,在服装营销界有中被称为AIAD的效果模式,即:注意(Attention)、兴趣(Interest)、愿望(desire)和行动(Action)。这表明,注意是兴趣的前提,而兴趣往往导致某种愿望和行动。在此,可以把视觉影响看作是一种诱因,它能够通过一系列心理反应,促使顾客产生购买动机,无论顾客是否真的购买商品,这种影响都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,加深他们的记忆,使他们日后很容易识别该产品和品牌,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。
从这一点来说,所有的顾客皆为“好色”之人。
1960年,全球著名的巧克力品牌M&M’s在传统棕色的基础上,为巧克力豆穿上色彩缤纷的“外衣”,推出红、黄、绿三色的彩色巧克力,以吸引巧克力的最大消费群体儿童,结果M&M’s的第一批彩色巧克力大受欢迎。备受鼓舞的M&M’s再接再励创造巧克力市场的色彩神话——1976年橙色豆加入、1987年红色豆回归、1995年蓝色豆加入、2002年紫色豆加盟,而M&M’s每新增一种色彩,其销量就会跟着往上攀升。在M&M’s巧克力举办的“全球新色彩投票”这个视觉营销活动中,包括中国、印尼、澳洲等二百个美国以外地区的超过一千万名全世界巧克力爱好者,为紫色、粉红色和水绿色这三个时尚颜色进行情感加分。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视觉营销中,紫色的魅力指数遥遥领先,34%的中国消费者更是一致拥护紫色,当之无愧的紫色成为万众期待的“冠军颜色”。
1954年,M&M’s以一句“只融在口,不融在手”的USP(独特销售主张)称霸巧克力市场48年之久。52年后的今天,M&M’s以魅不可挡的色彩为自己再披战衣。M&M’s利用色彩评选为品牌升级加分的视觉营销手段,赢得了“好”色的消费者对M&M’s青睐有加。根据麦肯锡公司多年的调查结果显示:M&M’s各种颜色的巧克力豆受欢迎程度分别为棕色30%、红色和黄色各20%、橙色、绿色和蓝色各10%,因此,M&M’s的巧克力豆也严格按照这一数字比例进行袋装,而由此反应出来的市场销量自然也呈核裂变状态。
由此我们可以看出,如何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是营销中的基本问题,而视觉在引发顾客的消费欲望中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。
视觉堪称世界性语言,在市场日趋成熟、竞争品牌林立的现代服装零售市场,要使你的店铺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店铺的视觉特征,更富有诱惑消费者的魅力,刺激和指导消费者,以及增强消费者对你所经营品牌形象的记忆,这都离不开视觉的设计与运用。
著名的“七秒钟色彩”理论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:人们对于一个人或一种商品的认识,可以在七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状留驻脑海。
当然,视觉营销的职责绝非创造“漂亮的店铺”,尽管漂亮非常重要,但“漂亮”未必就能创造最佳的销售业绩或更鲜明的品牌形象。视觉主题就如同乐曲的主旋律,缺乏主题、东拼西凑的终端形象设计难以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,甚至会事与愿违地造成负面体验。因此,加盟商朋友应将精心挑选的主题作为视觉营销设计的指导性纲领,使每个要素和细节都能有机结合在一起,支持店铺的品牌形象和体验主题。
我可以这样说,视觉作为服装店铺最重要的形象特征,决定着产品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去留命运,而它替产品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更为惊人。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,在个性化需求营销主导市场的时代,如何让你的店铺第一时间“跳”出来,快速锁定消费者的目光将是决定你店铺生意好坏的主导原因。
据心理研究资料表明:视觉感官获取的信息量,在人们日常接受的外界刺激中比重最高,达83%左右。在消费者崇尚个性化、竞争品牌层出不穷的今天,面对如此“好色”的上帝,如此穷追不舍的对手,你如何考虑给他们点“颜色”瞧瞧? |